责编:陈凯欣
2025-05-08
近期市场分析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走势受到广泛关注。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已发布商品高频数据的基础上,预计4月份CPI同比将呈现温和波动趋势;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宗商品价格面临压力,或导致4月份PPI同比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
从具体领域来看,食品价格对CPI的影响有所缓解。据相关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寿光蔬菜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8%,较3月份22.7%的降幅明显收窄。同时,猪肉市场供需关系持续存在供强需弱的局面,但国际市场潜在波动因素可能影响国内供应。
非食品消费品方面,多项政策利好支撑行业发展。中金研报指出,以旧换新等促销政策将继续推动非食品类商品消费,服务价格有望保持温和增长态势。专家分析认为,随着气温回升,蔬菜、鸡蛋等农产品供应充足,同时生猪出栏量持续增加,而消费需求进入传统淡季,预计食品价格整体呈现稳中趋降的走势。
能源和耐用品领域则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受国际环境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显著波动。与此同时,煤炭和天然气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耐用消费品方面,新车集中上市带动技术升级,部分传统车型采取降价促销策略;此外,出口企业转向国内市场也可能导致服装、家电等商品价格下调。
在服务消费领域,清明假期的出行热潮推动了相关价格上涨,预计居住类价格将保持稳定并小幅上扬。专家预测,4月份CPI同比可能从3月份的-0.1%回升至0.1%,但也有分析认为食品价格涨幅可能收窄。
对于PPI走势,业内预期显示其同比下降幅度或进一步扩大。分析指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产生显著影响,4月份CRB商品价格指数平均环比下降3.3%。国内工业品价格同样出现下滑趋势,制造业PMI分项数据显示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均有所回落。
综合来看,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持续影响大宗商品市场,导致国内相关行业承压下行。专家建议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在稳定物价方面的调控作用,以缓解中下游企业的经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