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3-23
近日,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嫦娥六号任务带回的月球背面土壤样本,在月球最古老的大型撞击盆地——南极-艾特肯盆地(SPA盆地)的形成时间上取得重要突破。研究表明,该盆地形成于约42.5亿年前。
作为太阳系内最大的撞击遗迹之一,SPA盆地的直径约为2500公里,是研究月球乃至整个太阳系早期演化历史的重要窗口。它的形成时间不仅关系到月球本身的演化过程,还为其他行星上的陨石坑年代测定提供了关键参考。
过去的研究主要依赖于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统计分析撞击陨石坑的数量来推测年龄范围,二是通过对阿波罗任务带回的正面月壤样本进行研究。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未直接获得来自盆地内部的第一手资料。
嫦娥六号任务成功采集了来自SPA盆地内部的土壤样本,为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尽管着陆点位于阿波罗火山岩区域,该区域在经历了多次后续撞击和玄武岩喷发后,仍然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原始撞击物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从嫦娥六号带回的5克月壤中筛选出1600多颗岩屑,并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精确的岩石学分类和微量元素分析,他们发现这些样本虽然在整体成分上与正面阿波罗样品相似,但在细节上存在显著差异。
团队进一步利用先进的遥感数据对SPA盆地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终确定该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这一发现不仅解答了长期困扰科学界的难题,还为太阳系早期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基准。
这项研究成果表明,在太阳系形成约3.2亿年后,一次剧烈的撞击事件形成了月球最大的撞击盆地。这为进一步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