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3-20
最近,一些投资者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他们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投资理财的经历。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采纳AI提供的理财建议。与此同时,多家金融机构也推出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理财产品,旨在为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方案和资产配置策略。
那么,人工智能理财真的靠谱吗?投资者又该如何看待和使用这些工具呢?为此我们对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调查。
为了验证AI理财建议的实际效果,我们向当前流行的DeepSeek模型提出了一个问题:“假设你是理财顾问,请为10万元资金规划消费投资方案,并附上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在开启“深度思考”和“联网搜索”功能后,DeepSeek迅速给出了详细的回答。方案分为消费价值提升与财富增值两大板块,具体包括4万元用于消费提升、5.5万元用于资产增值以及5000元作为风险缓冲。
在分析这份建议时我们发现,虽然AI生成的回答涵盖了核心配置逻辑和理论依据等内容,但其中引用的部分参考资料时效性较弱,部分文献甚至可以追溯到2024年之前。此外,方案主要参考了国外研究模型,可能未能充分考虑国内投资者的具体情况。
对此,我们咨询了几位金融领域的专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专家表示,该方案确实体现了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理念,并兼顾了风险、收益和流动性等因素。不过,他指出这份建议对日常生活消费关注不足,投资领域过于分散,部分海外基金配置建议偏理想化,同时也要求投资者具备较高的金融素养。
另一位业内专家强调,由于数据质量和模型训练的限制,AI生成的理财建议可能存在问题。因此,投资者在参考这些建议时一定要保持谨慎态度,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人工验证和判断。
总体而言,现阶段应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AI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人们学习金融知识、提高投资决策能力,但在准确性、科学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不能完全依赖AI做最终决定。同时他提醒,在使用AI技术时必须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采取最严格的措施确保信息不被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