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5-24
5月21日至23日,一场备受瞩目的工业互联网领域盛会——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苏州市成功召开。会议期间,业内权威专家对我国工业互联网十年发展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等多位行业领袖围绕技术创新、应用实践和未来发展展开深入讨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会专家表示,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已从理论规划阶段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并超额完成了预定发展目标。
在技术创新方面,以5G技术为突破口,通过新型工业网络技术和边缘计算等手段,实现了各类工业要素的深度连接。这种创新不仅推动了工业网络体系的发展,也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回顾过去十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三大关键变革:首先,在发展理念上,从单一环节的自动化与信息化转向全链条数字化协同;其次,在技术应用层面,突破了传统设备物理限制,实现了数据驱动与行业机理的深度融合;最后,在产业生态方面,打破了工业体系的封闭性,构建了开放共享的技术平台。
这些变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深度互联、数据驱动智能优化"的设计理念。通过设备、企业以及产业链的数据贯通,实现了从研发到营销等全链条的智能化决策。
从发展成效来看,自2017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明显加速。数字技术对制造效率的提升已经超过服务业,生产率较此前五年平均提高8.8个百分点。目前,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平台支撑的发展格局。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实现了从跟跑者到引领者的转变。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超过1.8万个,工业标识解析体系注册量突破6700亿,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也逐步完善。
应用模式的创新催生了新的业态和产业生态。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等新模式正在重塑制造流程,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同时,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受攻击风险显著降低。
展望未来,工业互联网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并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数据和技术基础,也将进一步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
业内专家认为,以技术创新和生态重构为双翼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将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