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凯欣
2025-05-23
山风轻拂过古老的青苔与古树,在杭州市中心,一座拥有322年历史的紫阳书院旧址上,一所依山而建的小学以"走出教室就是公园"为理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教育巧妙融合,成为杭城生态教育的一张亮眼名片。
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自然。
学校经常组织各类活动,如二十四节气活动、花朝节、落叶节以及常态化的自然观察。校长杨灿云表示,孩子们对自然的理解力在不断增强。他们通过红外相机看到红嘴蓝鹊"偷"吃蓝莓,在绿叶疏影中观察松鼠"削皮"吃苹果,这些接触让孩子们感受到草木生灵的温度。
校园内有许多供学生与自然互动的项目和园区,如昆虫园、百草园、珍稀植物园和生物多样性体验园。雨后,这些区域常有昆虫出没。
一次雨后,校园内出现了大量"香烟虫",一些学生因害怕想踩死这些小生命。杨灿云及时阻止了她们,并在第二天发现她们蹲在台阶前,这次不是为了"欺负"虫子,而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它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这让校长深刻感受到:良好的生态教育能够帮助纯真的心灵克服恐惧,让对生命的共情与守护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
浙江杭州生态环境局上城分局副局长孙士宇介绍,自2024年以来,上城区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结合宋韵文化特色和城市物种资源,通过"线上科普+线下体验"的创新模式,推出了生物多样性二十四节气系列体验活动。这种探索为政府引导、多方协作、公众参与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孙士宇表示:"我们以传统文化为媒介,拓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思路。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相结合,既拓宽了保护途径,激发了公众兴趣,又弥补了高密度城区自然资源相对有限的不足。"在辖区内多个场所进行了改造建设,打造了一批集生态保护、互动体验和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友好空间,为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优质平台。
杨灿云谈到:"走出教室就是公园是我的理想,这不仅是对自然疗愈效果的真实体会,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这所小学里,四季更迭、落叶花开都是最好的课堂。孩子们课间玩耍时总会停下脚步,驻足观察一只虫子、一棵小草、一片树叶、一朵鲜花或是一只小鸟。